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亨伯賽德 Humberside
作品《亨伯賽德》探索了藝術中的酷兒未來主義。創作和表演是否可以成為酷兒再生的想像?這件作品結合酷兒和女性主義者之間的替代性家庭和親屬關係,以及挑戰霸權的藝術創作。透過雕塑、表演和人工智慧動畫的合作,作品被「孕育」並賦予生命,AI生成的文字透過互動敘事來回應和引導作品。
VIEW MORE音陣 Acoustic-Array
《音陣》為數支懸掛在空中的透明壓克力管,透過氣動電磁氣閥精確的控制開關閥門,讓推擊出的氣流在管中產生迴盪共鳴。王仲堃自2007年作品《聲瓶》樂器裝置為開端,嘗試以氣流震動作為造聲的原理創作出不同的聲響裝置,如《空‧器》、《beTube》、《號》,讓氣流的變化藉由機械與數位的控制,產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未來之聲。
VIEW MORE人機立場 Stance Poker
溝通上的「立場差異」是造成壓力與苦惱的原因。例如以下問題:不同職位的人使用包含騷擾意味的語言互相攻擊、少數人的意見被多數人所遮掩的社會趨勢、使他們無法隨心所欲地與他人溝通的肢體限制。
另一方面,不斷演進中的人類增能技術中,化身即將發展成為一種變革性技術,不僅可以解決這些個人壓力與憂慮,還可望扭轉社會潮流。
我們開發了一個系統,結合化身和人工智慧,即時控制外觀、音調、語調及措辭,從而實現立場操縱。
我們的提問是:人工智慧能否解決這種立場差異所帶來的問題?解決方案是否合適?
我們的目標是確認訪客接受或拒絕、擁抱或忽視這項技術的程度。這三件作品的體驗可望為使用者帶來「精神壓力可被控制」的感覺。除此之外,使用者還可以看到人工智慧依據其行為所確認之自身刻板印象。這讓使用者意識到自身立場,而我們相信,人與人之間分享個人「立場」將可引導世界流動。
語意 Meaning
語言涵蓋了三觀,成為文化的載體,瀰漫於思維與情感、知覺與概念之中。當 AI 與人類相遇,便成就了一次跨域的交流。本作品以語言為起點,在 AI 與人類的對話中,讓 AI 以人類的語言發聲,而人類則以程式碼傳達思維。透過多頻道錄像的呈現,鍵盤輸入程式碼的聲音與舞者演繹 AI 語言的腳步聲,構成了一場原始且根本的人機親密對話。
隨著 AI 的問世,人類對科技的依賴加深,數位生活成為日常的一部分。除了廣為人知的 ChatGPT,還有眾多旨在提供陪伴的 AI 軟體,使用者遍及各地。AI 透過互動內容了解使用者的三觀,並給予相應的回應。在「AI」的凝視下,真人舞者的身體覆滿程式碼,重新解構了真實世界的物質性;在「人類」的凝視下,所有的資料庫幻化成恍若真實的美好世界。
本作品在與 AI 共創的文本中,從「聲音」、「身體」、「語言」三個面向,探討人類與 AI 之間的辯證關係,重新審視技術與人性、真實與虛擬的邊界。
導演|黃姿婷
製片|蔡采倫
真人舞者編舞|黃曉暄
虛擬舞者編舞|黃鈴鈞
真人舞者|黃曉暄
虛擬舞者|黃鈴鈞
VJ|陳昱維
作曲|王柏元
配音|Cassie、ChatGPT
攝影|陳昆禾、黃俊凱
燈光|黃祥源
燈光助理|洪念
劇照|黃俊凱、羅翊萱
剪接|黃姿婷
調光|黃祥源
混音|王柏元
音響設計|王柏元
AI動畫|Wonder Studio
記憶編碼器 Memory Encoder
以音像與互動AI生成技術結合,觀察集體生命的經驗,並透過數據重塑來生成視覺再現。作品「記憶編碼器」嘗試將群體的經驗片段存儲在意識資料庫中,所有者主動上傳,讓作品重塑其個體的經驗,通過擴散模型演算,生成第三者視角的視覺,並展示出情感經驗的多樣,反映作品以集體意識仿造真實。
思考如全像理論,我們的經驗與感知世界是由集體意識構建的投影畫面。每個人的感知經驗如同AI數據節點,作品作為連接個體與集體資料的橋梁,將體驗資料以影像生成、轉化、流動、融合,來投射出部分視角。透過上傳觀眾手機中美好經驗照片至作品,作品被視為集體意識的一種集合,觀眾與作品之間的連接,也反映AI個人與群體透過數據共享、建立聯合製造的模式。
AI能夠演算的資料模型,可以被視為奇異點,儲存和壓縮集體的經驗和記憶,轉化為集體意識的投影,能夠改變文明的發展軌跡。作品「記憶編碼器」提出這變革的一種可能和觀點。
科技子宮2.0:後人類、馴化與科技未來世 ART: IVF-ET 2.0 Posthuman, Domestication, and the Technological Future
「人類自認馴化了科技,然而科技也正馴化著我們」
在多重載具形成的科技義肢影響下,人們對過度資訊的篩選能力明顯降低。人工智能(AI)開始大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,我們選擇餵養AI,訓練它,使其成為人類趁手的工具,彷若AI是我們與科技相交相融後的產物。
隨著科技發展的衝擊,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再是社會的主體,而是被動的成為科技的養分,我們將面臨什麼未來?
在此人類與非人類交雜所引發的後人類焦慮中,將實體場域視為一個大型的科技母體,透過沉浸式投影及AR互動,預視未來人類與AI的關係。
換個姿勢 Change of Posture
我們需要認識到,人工智慧的本質使其成為完全的「他者」。它不僅僅是我們的創造物,而以不同的方式運作。它沒有身體、情感甚至於信仰。它的思考和邏輯完全基於編程和數據,與人類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。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: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接受這種徹底的「他者性」?是否願意與一個沒有身體感知世界的存在進行深入互動?
VIEW MORE當你出現時一切開始運行 Starts Running When You Come
如果人工智慧生活在你身旁,它會如何表現?當你來時它開始運行,當你離開時它休息。這是一個即時生成作品,利用累積的人體運動數據來模擬生活在程式空間中的類人生物。
VIEW MORE空殼:人體與數位空間 Empty Shells: The Human Body, and the Digital Space
透過這個計畫,我正在研究數位和虛擬空間中的人體、人工智慧技術加速以及這種數位化轉變的迴響。何者讓人體在二進制數位領域變得具體有形?身體是如何依照數學方案解構及重建?如何感知、想像、駕馭空間?最後,數位人體、數位空間和生成式人工智慧之間是何種關係?當人體和空間都不真實時,我們還能稱其為可觸覺嗎?
現行計畫的重點是數位地圖,與當代人工智慧論述直接對話:身體地圖、空間地圖、時間地圖、實體和虛擬地圖。透過對視聽片鏡頭的廣泛編輯和處理,這個跨媒體裝置旨在對現實感知提問,及透過鄰近性來提問何者被認為是超現實的、外星人的、虛擬的、非人類的、人造的,也許是閾限的。
Re-Channels: AI
現代社會中,科技作為資訊的載體,讓人們能透過這複雜的網路系統擺脫肉體的限制——這一切如同夢境一般,你只需要輕輕碰觸螢幕或是按一下滑鼠,就可以在一個個視窗間不斷的切換所處的時空,憑著意識飄盪到更遙遠的國度。
即使我們閉上雙眼陷入沉睡的狀態,踏上與潛意識溝通的管道,大腦仍能維持著清晰的意識形態,看見一幕幕畫面映照在腦海中。
《Channels》透過數個巨大不斷變化的方框,切換無數種排列組合,將使觀眾難以辨別所處的時空,以此探討著「科技」與「夢境」間真實與虛構的界線。
而此次展出的《Re-Channels: AI 》則是透過與AI的對話和提問,嘗試探究更深層的意識邊界,在這個過程中,AI不斷的學習並產出數位資訊,而作品則是即時的重新解構這些生成的資訊內容,將其轉化為真實的動態和訊號,在這來回之間,透過作品對持續變化的未來提出更深刻的詰問。
無垠聲淵 Infinite Panorama
「無垠聲淵」是透過AI生成音樂的方式,預先將這些音樂錄製、處理,並在空間中轉化成可視化的音樂光景,持續不斷地播放,營造出一種無限延伸、永不重複的聲音景觀。作品由多組馬達模組組成, 每組單元由兩個發光的「光環」以及一個「調音管」組成,當旋轉時將敲擊到調音管發出聲音。
作品以音調major9作為主基調,藉由精準的機構與程式控制,以聲音與光影來模擬大自然規律的有機感及秩序感;多個光源編織出複雜的幾何視覺以及敲擊時音符共鳴的此起彼伏;如同寂靜之聲,映照交錯的隨機組合與未知。觀者在這種無止盡的聲音流中,將體驗到時間和空間的錯覺,彷彿置身於一個永恆且變幻無常的聲音宇宙。
花的靈魂 The Soul Of Flowers
「我曾在浩瀚的原野中,偶見那美妙的花朵盛開,聆聽那無法言喻的低語,自此便再難以忘懷。
帶著期盼與哀愁緩步前行,越過北方的海洋,
轉眼間,竟尋不回那漫長旅途的起點。
在風暴來臨前的黎明迷失方向,
卻在迷茫中發現,生活正悄然轉向。
或許,我們活得更透明,更真實。
發布這系列作品後,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情感糾葛,
似乎是某塊靈魂的碎片,真的實現了生命,永久留存。
最終化作一片繁花,綻放於永恆之地。
活得任性,又有何妨?
讓一切都隨風而去,
在花之島,化作一隻快樂的毛毛蟲吧。」
《花的靈魂》
在生命中我們總遇過某些美好的人事物,即使最後並沒有緣分牽起消失在時空的洪流中,卻是永恆地活在了我們夢想廣袤的原野中,成為了對於存在浪漫的印象派,試圖以理性的筆觸,描繪那些被記憶美化與進化的靈魂
相較於宇宙的短暫,生命消逝的如此迅速,由生成式演算法種子甦醒生長出的色鉛筆花朵,試圖使用物理粒子的模擬與數位演算,汲取傳統印象派的風采,創造永恆的生命與靈魂之花。
誰能告訴我月亮的模樣 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Moon Looks Like
受限於人類所處的地球位置以及月球的自轉和公轉,讓我們只能窺得月球的一面,即所謂的「月球的近面」,即便在某些科學研究或太空探測中,被用來生成月亮影像或收集的電子儀器訊號,也僅能收集到有限的資訊和影像,無法完整呈現月球的全貌,這也讓人類對於月亮的了解至今仍然有限
因此,我們將透過AIGC的方式生成月亮,讓人工智慧來揭示月亮的模樣,探索月球的未知之處,並將其生成之影像光雕於現場雕塑上。同時,也計畫與當地國中小學合作開設工作坊,讓學生畫出自己對於月亮的想像,共同完成這件展覽作品。
美好風景 Beautiful Scenery
在過去,攝影一直被視為一種紀實媒介,能夠捕捉現實世界的影像,作為確實存在的證明。然而,隨著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技術的蓬勃發展,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每天都會面對大量的影像和資訊,我們該如何去分辨真實與虛假?
「BELIEVING IS SEEING」系列藉著生成填色(Generative Fill)技術來重新定義光的真實與虛假。人工智慧的新技術Generative Fill能夠無中生有,從一個現有圖像向外延伸空白的內容。因此,該系列作品以真實的照片作為記憶的證明,同時生成了照片原本不存在的空白部分,透過這種方式引發觀者對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界限的思考。
《美好風景》這件作品以一張4×6的照片出發,運用生成填色技術擴展照片的邊界,將不斷生成過後的結果投影於展間,以人工智慧快速填補想像慾望的過程中他是否能無限的擴張與生成?是否能不斷產生出如心中所想的另一片美好風景?